鹿泉北部边界的形成,鹿泉、平山、正定、井陉一带村庄的变迁
看今天的地图,鹿泉、正定、灵寿、平山和井陉一带是这样的,鹿泉县界直逼灵寿、平山县城,平山县和正定县隔着灵寿或鹿泉,井陉县完全是山区县,鹿泉和正定、灵寿以滹沱河划界。
鹿泉、正定、灵寿、平山一带
而解放前,平山县曾和正定县接壤,井陉县曾有一块山前平原,获鹿和正定大致以古冶河划界,灵寿隔滹沱河相望的是平山,而非获鹿。
获鹿 正定 灵寿 平山 井陉 一带
如今鹿泉、正定、灵寿、平山、井陉交界一带行政版图是怎样形成的呢?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先来了解一下这一带村庄,在清朝和民国的归属。
一、井陉
据雍正《井陉县志》载,井陉十四里社中有宜安社和马山社。井陉城关及四乡分32孤村,四路分为三十一庄,庄下辖村(这个比较稀奇,一般是“村大庄小”,“庄”好多是“村”的附属庄)。牛裴庄辖四村,后分为两庄:牛山、宜安为牛宜庄;裴村、新寨为裴新庄。
雍正《井陉县志》牛裴庄
马鲍庄辖:马山村、东鲍庄、西鲍庄、南鲍庄和北鲍庄。有马山集,农历一六日为集市。
雍正《井陉县志》马鲍庄
到了民国,《井陉县志料》疆域分为五个区,第三区有:东焦、牛山、宜安、裴村、新寨、马山、三鲍庄和西鲍庄。井陉疆域图标有:马山、牛山、东焦、裴村。
民国《井陉县志料》疆域
二、平山
康熙《平山县志》,东路村庄有:永乐庄、丘陵村、田都村、白砂庄、王村、张堡庄、田村、上黄壁村、下黄壁村、古贤村、上捛村、东毘村、闫村、北庄村。南路有孟领村。
康熙《平山县志》村庄
集市中有张堡新集和东毘集。张堡新集,为康熙九年夏,知县汤聘立,集日为农历四、九日。而东毘集为农历二、七日,东毘村前后街分属获鹿、平山(即今前东毗属获鹿,后东毗归平山)。
康熙《平山县志》集市
咸丰《平山县志》村庄,东路有:田村庄、黄北庄、永乐庄、白沙庄、东毘村独庄等十庄,辖上黄北村、古贤村、田村、黄北村、上吕村、永乐庄、丘陵村、田都村、阎村、北庄村、南白砂村、北白砂村、王村、张堡村。南路烟堡庄辖孟陵村。
咸丰《平山县志》村庄
东毘集由农历二、七日改为一三六八日,新增白沙镇集,张堡集废。
咸丰《平山县志》集市
三、正定
顺治《真定县志》村庄载有:南北高基、太堡庄、陈村、杜北、上京、南北落陵、杜童、纸方头、高家庄、大河、小河、邵营。
顺治《真定县志》村庄
光绪《正定县志》杜同社有:杜同、南落陵、前落陵、后落陵、纸房头
大河社有:大河、小河、上京、高家庄、东邵营、贾村、杜北、南高吉、北高吉、前太堡庄、后太堡庄、陈村
光绪《正定县志》大河社
四、1948年/1963年,县域的变化,
解放前夕的1948年,获鹿、平山、井陉、正定交界一带的村庄发生重大变化,平山、井陉、正定3县43个村庄,划归获鹿县。
1 由平山县划入11村:
张堡、南白沙、北白沙、王村、沿村、田村、上黄壁、下黄壁、黄壁庄、上吕、北庄
平山县划入11村
2 由井陉县划入15村:
王屋、高窑、牛山、宜安、裴村、东焦、岭口、于庄、高台、新寨、马山、东西南北鲍庄
井陉县划入15村
3 由正定县划入17村:
北落凌、中落凌、南落凌、纸房头、杜童、小河、大河、贾村、陈村、杜北、上京、前太保、后太保、北高庄、北高基、南高基、肖家营
正定县划入17村
1948年4月28日,将获鹿县西北部,晚清属井陉县的上庄、三峪、鲁家峪、庄子头、北峪、东头、威五街、段庄、坡头、东元村、西元村、南平望、北平望、王柳村、七亩、北西焦、南西焦、王庄、孙庄、东白花、西白花、南白花、诸村划归井陉县。
1963年由平山县划入7村(由于黄壁庄水库修建,后发展为9村):孟岭、古贤、田都、东邱陵、西邱陵、庄头(1968年黄壁庄水库续建,庄头部分南迁九里山东,命名新庄头)、永乐(1966年,永乐部分南迁九里山北建新村向阳,1981年改现名新永乐)
1963年平山县划入的7村
至此,基本形成今天的鹿泉、正定、灵寿、平山、井陉的边界。
五、80年代初,县域的变化
而到了80年代初,获鹿、平山、灵寿的边界再次发生变化。
1982年1月30日,获鹿县的黄壁庄、马山,灵寿县的王角3个人民公社划归平山县。同时成立黄壁庄水库管理区。
黄壁庄水库管理区辖:上三汲、胜佛、黄壁庄、马山、王角5个人民公社。5月25日王角公社改为牛城公社。
1984年4月1日,撤销黄壁庄区,黄壁庄、马山2乡还属获鹿,牛城乡还属灵寿,恢复建区前的行政隶属关系(解放前原属于平山的黄壁庄乡,没有回归平山县)。
至此鹿泉、正定、灵寿、平山、井陉,形成现在的边界,后续没有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