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
王俊英同志,2007年3月由赞皇县委书记调任平山县人民政府县长,2008年3月始主持全面工作,2008年6月被任命为中共平山县委书记兼县长。两年来,王俊英同志团结县委、县政府一班人,组织带领全县人民,以建设产业发达、特色突出、生态良好的林业大县为目标,依托资源优势,大搞造林绿化,形成了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整体合力,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结合的跨越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190多万亩,林业总产值2.9亿元,森林覆盖率达到48.8%,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0天以上,为保护省会饮用水源和京津冀生态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平山县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县、河北省林业工作先进集体、石家庄市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科学发展,确立建设“生态平山”新目标
2007年3月,王俊英同志到平山工作伊始,就把开展县情大调研作为首要任务,在不到半年时间里,走遍了全县23个乡镇和一半以上的农村。今年初,又组织了全县千名机关干部下乡调研活动,深入探讨农业农村特别是林业发展的大计。王俊英同志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一种资源,更是一个品牌、一种形象。平山县是山区大县、林业大县,林业是平山发展的一大优势,这种优势已经转化为巨大的生态优势,但尚未形成明显的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平山整体发展较快,财政收入大幅增加,但农业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发挥资源优势,壮大林业产业则是农民快速增收的重要途径。平山县是国家生态示范县,又是省会饮用水源地、北京奥运会备用水源地,搞好生态建设,保护水源安全,是平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确立了“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的新思路,响亮地提出了建设“生态平山”、“林业强县”的新目标,把造林绿化和发展特色产业摆在了关系群众增收致富,关系平山对外形象,关系平山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决心通过连续几年的努力,让荒山绿起来,环境靓起来,群众富起来。
二、重点推进,着力打造省会西部绿色屏障
大力实施“生态兴县”战略,坚持“封、飞、造”并举,“建、管、护”结合,加快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实现了林业与经济社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一)以三年大变样为动力,打造靓丽景观大道。县界至温塘至西柏坡路是平山的迎宾路,也是展现省市形象的窗口路,同时也是奥运火炬传递的必经之路。今年5月份以来,按照省市三年大变样工作的总体部署,组织开展了县界至温塘至西柏坡百华里迎宾路拆迁改造绿化大会战,王俊英同志亲任领导小组组长,从县直单位抽调100余人,根据职责分工,设立了四个指挥部,短短两个月时间,投入资金5000多元,拆除了所有违章建筑和有碍观瞻的建筑,并对道路绿化进行了高标准规划设计,设置了50—100米的绿化带,建设街头公园5个,栽植各类树木19万株,栽植铺设花草16万平方米,修建透空围栏4378延米,迎宾路整体环境大大改观,为奥运火炬传递增添了靓丽的色彩,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在深入调查、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王俊英同志主持制定了《平山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扶持资金,重点扶持培育核桃、花椒、红枣、玫瑰等八大特色产业,近两年重点发展核桃、花椒,通过建基地、扶龙头、塑品牌,培育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实现传统农业、传统林业向现代农业、现代林业转变。去年以来,共投入600万元,新栽植优质核桃180万株,对适宜嫁接的300万株普通品种全部改接换优。今年还将投入900多万元,栽植核桃300万株。目前,全县核桃栽培面积达到8.5万亩,产量7200吨,面积和产量已占到河北省第二位,力争通过3-5年努力,使栽植面积达到30万亩,零星树木达到300万株,建成全省名副其实的核桃大县。另外,还根据市场需求和群众意愿,扶持发展玫瑰2000亩,中华寿桃1000亩,药材基地3万亩,建成了精品示范园10个,花椒、核桃等14个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林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为群众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生态工程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森林绿化覆盖水平。紧紧抓住国家建设生态文明、加大生态工程推进力度的大好机遇,打好“老区、扶贫县、水源地、移民”四张牌,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退耕还林、太行山绿化、封山育林、水土保持等项目支持,多渠道融通资金,增加林业投入,提高绿化效果。去年以来,共争取退耕还林5万亩,太行山绿化3万亩,飞播造林4万亩,目前已投入资金1100万元,完成工程造林10万余亩;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完成了西柏坡、元坊、苏家庄、宅北4条小流域104.4平方公里的治理任务;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启动了村庄绿化“千万株工程”,对村边、路边、地边、河边等地进行全方位绿化;对全县293万亩宜林山场实行“一封三禁”(封山育林,禁伐、禁牧、禁矿),减少人畜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通过一系列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各大流域生态自然修复能力和涵养水源能力大大增强,水土流失大大减少,区域环境大大改善。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的检测结果,岗南水库成为全国少有的五处地表一级水源地之一。
(四)以保护治理为手段,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保护,组建了四支森保队伍,编织了全天候、全覆盖的监控网络。一是投入200万元,组建了160人的县灭火应急大队和2000人的乡镇扑火后备队,配备了专业灭火器具,实行军事化管理、专业化培训,随时应急待命。二是组建了由400名专职森保队员和3500名乡村季节性护林员组成的专职护林队伍,划分责任区,严密控制,严防死守。三是在全县山头制高点设立了30个了望哨,每个了望哨设两名了望员,全县山头监测覆盖率达到90%以上。四是在通往重点林区的道口、进山口设立了30个防火检查站,进入防火期后,24小时上岗把守,禁止带火种进入林区。同时,加大森林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行为,共查处毁林刑事案件50多起,有力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安全,维护了林业生产秩序。
三、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造林机制
一是创新推动机制。制定并实施了县乡两级“领导包片”、“党政一把手负责”、“定期向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报告”、“领导离任交接”、“一票否决”等制度,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林业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涉农部门一把手、乡镇书记、乡镇长一人联系一个示范基地、示范园,帮助搞好规划、搞活经营、搞出规模、搞出特色,从上到下形成了人人重视林业、参与林业、服务林业的浓厚氛围,使造林绿化工作一年接一年,一任接一任,始终不间断,始终不松劲。
二是创新投入机制。对大基地、大项目,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性质不变、渠道不乱、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办法,有效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扶持建设;对重点林业工程,积极包装项目,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支持;对城市绿化、道路绿化等公共绿化工程,由政府和部门直接投资建设;对丘陵综合开发项目,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单位、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团体林、主题林、品牌林、业主林,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近两年,全县每年捆绑使用的资金达3500万元,引进社会资金4000多万元,涌现出了500多个承包大户,承包开发的山场面积达5万亩,促进了造林绿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创新经营机制。抓住国家林权制度改革的契机,对应列入林权制度改革的266万亩林地进行了确权发证,实现了林地自主经营、自由处置、自得其利,现已明晰产权248.5万亩,占任务的93.4%,确权发证197.8万亩,占任务的79.6%。本着搞活产权、规范管理、增加效益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情况,探索实行了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比如,北马冢村集体经营模式,元坊村股份经营模式,两河乡大户承包模式等,通过经营机制的探索创新,提高了管理水平,实现了优势互补、利益共享。
四是创新服务机制。制定了山区综合开发优惠政策,对500亩以上的开发大户,帮助解决水、电、路等基础配套问题;对50亩以上的开发户,帮助搞好项目规划,选定苗木树种;对苏家庄核桃加工、下槐花椒油加工等有一定规模的龙头加工企业,在项目申报、规划用地、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实行“一村一名大学生、一户一个明白人”计划,与河北农业大学、河北林科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举办专家讲座,组织涉农部门大力开展科技培训,鼓励科技人员与基地、园区挂钩,开展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指导,累计培训2万多人次。成立了县林果管理服务协会和元坊苹果、刘家会核桃等10多个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了小觉、下槐山珍山货市场,从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提高了组织化程度,为林产品进入市场搭建了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