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山发布-pingshanxian.com!
loading
立即发布信息
    平山发布-pingshanxian.com > 热点资讯 > 平山资讯 >  题:大米峪的“执着”——河北平山县米乡变身记

    题:大米峪的“执着”——河北平山县米乡变身记

    时间:2024-09-11 06:05:35  编辑: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170次   【】【】【网站投稿
    大米峪的“执着”——河北平山县米乡变身记---从盛产大米、小米支持解放战争到种植谷物仅能满足口粮之需,再到大面积种植富硒谷子脱贫致富,河北平山县大米峪村几度变身。

    图集

    新华社石家庄6月13日电 题:大米峪的“执着”——河北平山县米乡变身记

    新华社记者王洪峰、范世辉、任丽颖

    从盛产大米、小米支持解放战争到种植谷物仅能满足口粮之需,再到大面积种植富硒谷子脱贫致富,河北平山县大米峪村几度变身。大米峪村的历史变迁,见证了中央扶贫政策给太行老区人民带来的新机遇,也见证大米峪村民脱贫致富的不懈追求和探索。

    曾经的囤满仓丰成为记忆

    大米峪村地处太行山区,是移民搬迁村,有110户人家、400多口人。村民们说,搬迁前,大米峪村位于滹沱河等3条河流汇聚的地方——岗南水库库区。自明代以来,这里一直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村名中含的“米”字,就是大米峪村自古丰产米的印记。

    “平山县是革命老区,想当年,党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的时候,吃的大米、小米很多是我们村供应的。”说起这件事来,大米峪村的老人们至今仍是满满的自豪感。

    1958年,由于水源保护需要,大米峪村不得不从水土富饶的鱼米之乡搬到土地贫瘠的秃岭上。因土地贫瘠产出效益低,群众赖以生存的谷物种植仅能满足口粮之需,囤满仓丰的生活成了回忆。

    如今48岁的刘和平,2003年始担任大米峪村党支部书记。他回忆说,当时大米峪村非常贫穷落后,进村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连收粮食的小贩都因为路不好走而压价。村民外出不忘随手捡砖头,为的是将来盖房子用,当时家家门口都堆着一堆烂砖头。

    想翻身,数次努力成泡影

    靠做苗木起家的刘和平,被村民们寄予厚望。“上任以来,我一直琢磨干点事,让群众摆脱贫困的生活富起来。”刘和平说。

    最早,刘和平想到了种核桃。由于当地自然条件不行,水肥也跟不上,辛辛苦苦栽植的60亩核桃打了“水漂”。

    他们又开始种速生杨。1万多棵速生杨一度长势喜人,貌似大米峪村可以打个翻身仗了。然而,一场大雨使九成速生杨被淹。刘和平看着被淹的树木欲哭无泪。

    刘和平不甘心。几经商讨,他们改养猪。群众积极性不高,村干部带头先搞做示范,想以此重振群众的信心。他们利用扶贫资金很快建起了猪场,可是口蹄疫来了。辛辛苦苦养猪几个月,赔了3万多元。干部们灰头土脸,有的自嘲说:“头没带好,自己也掉坑里了。”

    “十几年折腾下来,只有2012年种的1万棵竹子目前收回了本。”刘和平说,村民们干啥也没信心了,宁可抛妻舍子到外地打工,也不愿土里刨食,土地很多都荒了。

    刘和平有些泄气。

    精准扶贫让小山村重燃希望

    2015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春风沐浴到了大米峪这个小山村,刘和平沉寂的心又开始萌动。“国家政策这么好,还派来了扶贫工作组,让我又看到了脱贫的希望。”他说。

    大米峪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组组长曹军军说,来到村里后他们发现,村民见得少,眼界窄,非常闭塞,包括村干部都非常守旧。村里的村容村貌也让人非常感慨。“原来村委会大门外就有4个厕所,1个猪圈,夏天几乎是绿豆蝇的天下,臭得让人窒息。”他说。

    驻村扶贫工作组和村两委干部讨论认为,脱贫致富,必须先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提升村民的脱贫能力。为此,他们多次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参观,让大家开阔眼界。同时,利用各种关系,为村里谋划产业项目。曹军军认为,必须有产业,大米峪村的发展才能可持续。

    然而,说易行难。他们跑了一个固定建设项目,结果因为大米峪村地处一级水源保护地,没成;他们又跑了一个生态旅游度假项目,最终环评也没过关;想搞光伏发电,结果一咨询,也不行……

    发展项目受限,一次次失败,让曹军军和原来的刘和平一样受挫。怎么办?深入分析后,他们请来了中国农业大学的教授作为该村的产业顾问,多次现场考察、把脉问诊,制定了符合实际的循环农业经济发展规划。与此同时,他们广泛动员同学、亲戚、好友,有针对性地为大米峪村找产业。

    2016年5月份,几经努力邀请来的一家三农企业让曹军军重拾信心。这家企业开启了平山县首例“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一般农户”结对帮扶的精准扶贫模式,在大米峪村大力发展富硒谷子以及富硒鸡蛋和富硒蔬菜。

    大米峪又盛产“米”了,而且是富硒的

    大米峪村利用新整理的300亩山坡地,全部种上了富硒谷子。企业为村民免费提供2000斤富硒谷种,免费提供技术,免费提供富硒肥,并签订协议以高于市场价20%全部回收。

    “大米峪,又盛产‘米’了!”种富硒谷子,如今成为当地村民经常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

    2017年初,贫困户赵英虎平生第一次有了分红收入。“虽然去年闹了大洪灾,但是富硒谷子还是有收益,我得到分红800元,再加上打工等其他收入,一年下来家里人均收入有4100多元。脱贫致富大有希望!”他说。

    今年以来,随着富硒鸡蛋、富硒蔬菜产业与富硒谷子一样凸显出发展势头,曹军军和刘和平等干部们脸上绽开了笑容。

    回顾几度起落的脱贫路,刘和平感慨万千:“脱贫致富是祖祖辈辈的追求,摔几个跟头也是正常的。大米峪村很幸运,遇到了中央扶贫的好政策,使我们少走了弯路,快速进入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