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山发布-pingshanxian.com!
loading
立即发布信息
    平山发布-pingshanxian.com > 热点资讯 > 平山资讯 >  古迹历史文化资源:省会石家庄的文化根脉

    古迹历史文化资源:省会石家庄的文化根脉

    时间:2024-09-16 07:05:33  编辑: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101次   【】【】【网站投稿
    燕赵社区大讲堂 网络文明建设 石家庄新闻 法治时间 小吴帮忙 新闻882 天天说交通 行风热线 民生关注 新闻夜班车 新闻午报 体育娱乐 新一届中国女排大名单公布 体育总局排球中心

    大自然的特别眷顾,孕育了平山积淀深厚、璀璨夺目的文明。从远古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清末,再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平山的历史发展脉络清晰、完整,各个时期、朝代均有遗存。有水帘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仰韶文化遗址、商代西门外遗址、古中山国都城遗址、唐代文庙、明代长城以及以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为中心的众多革命旧址,共计600多处。

    平山的历史沿革。平山置县已经有2200多年。春秋时为晋国地,战国时属中山与赵国。西汉初置蒲吾县,三国、魏晋沿袭汉制。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析蒲吾县一部置房山县。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蒲吾县并入井陉县。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兼取西平、房山二名改为平山县,“平山”二字沿用千余年。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井陉县并入平山、获鹿二县(八年又析置井陉县)。1940年8月,以平山、井陉、获鹿各一部分置建屏县(东建屏)。1945年10月撤消建屏县,把平山县西部析出一部分分置建屏县(西建屏),东部区域仍为平山县。1958年9月,将建屏、平山合并,称平山县至今。

    平山是石家庄的历史起点。2009年8月,在天桂山沕沕水风景区水帘洞发现了骨头化石和石器残片,经专家考察,洞穴遗址是十分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遗址。其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经C14和植物孢子粉测定,距今3.5万年至2.8万年的6000年间,有人类在此生活。一下子把石家庄有迹可考的人类活动历史,提前了2万多年,填补了石家庄市考古发掘的一项空白。2万多年,什么概念,中国有记载的历史上下才5000年。专家认为,水帘洞遗址曾是石家庄先民之家,石家庄的历史怎么追,要从平山写第一笔。

    平山的历史链条完整,从旧石器时代,往后走到仰韶文化到商朝,都有遗存,但痛心的是,损坏都较为严重。仰韶文化遗址在平山镇中贾璧村西南就有,考古发掘发现了半穴式居住遗址多处,出土文物近二百件;而县城西门外遗址,专家考证是商始祖契发祥之地,在此商汤之祖发展成为统治华夏600余年的殷商氏族。

    商后是周,在东周分春秋和战国,在战国时期,平山可不得了。这里有战国中山国,其都城就在三汲乡一带(4×4.5=18K㎡)。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北方白狄族鲜虞部落在与强大晋国的长期斗争中,逐步东迁,到达太行山麓,于公元前506年鲜虞人建立了早期中山国,国都中人(现唐县县城一带)。

    据载,古中山国兴盛之时,“西至太行山东麓,东至薄洛水,西北占有代地,南至古槐水,北过唐河,方圆五百里。”留下极其灿烂的中山文明。王cuo、成公两座王陵出土19000余件精美文物,其中有3项世界之最、12项中国之最,被评选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出土文物制作工艺水平之高、式样之精美,体现了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其中错金银铜版兆域图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有方向、有比例的建筑平面设计图,反映出古中山人制图方面的聪明智慧;刻于公元前四世纪的中山守丘石碣,是中国碑碣文化的开山鼻祖;大型“山”字型铜器,是中山国的象征,相当于现在的国徽,为我国首次发现;中山王刻铭铜鼎,中山王刻铭铜方壶及中山 刻铭铜圆壶上刻有长篇铭文,特别是大鼎上的铭文有469字,是战国时期青铜器上铭文字数最多的,在我国学术界称作“中山三器”,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此外,中山国在军事、商贸、手工制作、服装工艺、钱币制作、歌舞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大量栩栩如生、逼真传神的精美艺术品的出土,充分证明中山是个文化的民族、艺术的民族,它把北方优秀的文化带到中原并与中原文化渗透融合,在中华灿烂的古代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据说,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留下了“中山狼”的骂名。现在灵寿县说中山国是他们的,要和我们争,他们是争不过我们的。我们不少人都应该学过《乐羊子妻》这篇课文。在《东周列国志》中提到,魏文侯力排众议,任用长子乐舒在中山国为官的乐羊为帅,攻打中山国,中山国君姬窟派大将鼓须屯兵于楸山,以拒魏师。乐羊用火攻之计打败了鼓须。鼓须败退,逃至白羊关。时间不长乐羊的军队把中山国国都包围了起来。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终于打破了城池,中山国君姬窟自杀。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楸山、白羊关,一个在王坡乡与灵寿县交界,一个在营里乡。

    王母文化。平山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王母是县城西北乾方八里王母村桑家街人,桑家祖坟上曾有一通古碑,上镌刻“王母,桑贡之女”。相传男主人桑贡,妻子早亡,与儿子、儿媳同过。一日早上,桑贡出门拾粪,在草丛中捡到一个脸上生疮、且丑的女婴。桑贡怜其是条性命,抱回了家,然哥嫂不爱。养父在她二三岁时过世,哥嫂令其天天放牛。一日,老牛开口说话,说某年七月十八日,玉皇大帝会来娶她。王母告诉嫂子,嫂子不信。到了那一天,果然空中祥云缭绕,仙乐飘飘,飘来一定婚轿,王母要走,嫂子不让,王母答应每年三月三和七月十八回家省亲,自此王母村西北建起王母阁,每年三月三和七月十八成为王母庙会,会期持续三天。此外,王母帮黄帝“克蚩尤于中冀”、周穆王瑶池会王母、王母施救李世民等传说。

    在王母村北边的王坡乡天台山也建有王母观。天台山海拔达1252米,是著名的炎黄文化和道教圣地,此地在汉朝是王母娘娘的道场。据《平山县志》载,“在县西北六十里,汉章帝幸赵,祀房山”。《元和志》中也记载,“山在西北,一名王母山,汉武帝于山上立祠,今王母观也。”就是说在汉代时期,刘秀之孙汉章帝刘炟于东汉元和三年(公元86年),就到此山来祭拜,因为在汉武帝时期就在此山建立了王母观,当时此山就叫房山。“风景万古总如斯,俯察仰视两奇绝。山光水色岁常新,来此谁称不敝身。”(登王母阁 知县王涤心)在天台山,历代许多文人墨客或游台,或远眺,留下了许多诗词、碑记。

    刘秀走国的传说。其实“王莽赶刘秀”传说实为“王郎赶刘秀”的误传,在平山就有好几个村庄的名字与刘秀有关。平山著名风景区滚龙沟,传说就是王莽赶刘秀时刘秀从山坡滚下来而得名,而在刘秀滚下来的那面山坡上,酸枣树的刺到现在还全是倒着长,怕扎着了“真龙天子”。温塘的北马冢、南马冢,传说是因刘秀的宝马葬于此而得名,而且这两个个村子从来不养马,据说即是养马也养不活。

    唐太子塔。安葬的太子是唐朝天授太子李昶。在林山万寿寺后有墓塔13座,建塔年代为后唐至明。其中最大的墓塔名“太子塔”,塔身券门内置一扇凿孔石门,其上刻有“唐皇太子泽云和尚灵塔”。塔内原塑唐太子像一尊,头部淋下红色遍及脸胸。相传太子李昶看到母亲武则天专横跋扈,多次忠言相劝母皇,反遭怀恨。李昶自感无力扭转乾坤,反处劫难之中,便离宫廷出走远方,并剃发出家,云游天下,到了东林山万寿寺。多年后,皇帝派人来请太子回宫,太子不肯,便跑出寺院直奔山上,众人穷追不舍,太子从东林山顶望京楼跳崖。这也是泽云和尚塑像头上淋漓红色的缘由。

    后唐末帝李丛珂。中国历史上有559位皇帝,平山县就出生过一位太子。李从珂生于平山镇王子村,现立有“潞王故里”的石碑。李从珂小名二十三(光启元年正月二十三生),因此又被叫阿三,原姓王。后唐明宗李嗣源为将时,掳掠其母魏氏,当时李从珂十多岁,被李嗣源改名并收为养子。长大后身形雄伟健壮,又骁勇善战,常随李嗣源南征北讨,颇得其喜爱。后助义父得帝位。长兴四年(933年),封潞王。后唐应顺元年(934年),即帝位,改元清泰。

    尚书崔昂。在古代,平山为官品级最高的人,生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齐,他的名字叫崔昂,郭苏村人,官居尚书左丞,又兼度支尚书,左丞兼尚书,相当于纪检、财政一手抓,历代罕见。崔昂7岁便成了孤儿,但他好学上进,性情刚直,做事沉稳,一生迁逾十官,并最终官居高品。

    宗教文化。平山县目前保留的诸多寺院、庙宇,有甘泉寺、万寿寺、觉山寺、延寿寺以及千佛洞、瑜伽山摩崖大佛等遗存众多。正定县临济禅寺方丈、临济宗第四十五世传人、上有下明大和尚是中国佛协副主席、省佛协名誉主席,平山人,1923年在延寿寺剃度出家,后延寿寺毁坏,有明大和尚举善重建。2010年,有明大和尚圆寂,安葬于此。林山的万寿寺全称万寿禅寺,始建于唐,寺内保存的古碑中,有一通是日本留学僧祥定、真满、道有三人在明末崇祯年间所撰书,大雄佛殿前,生有两株雌雄古柏。而在道教遗址里,天桂山青龙观和天台山的王母观是平山的代表。

    平山文庙。县城文庙始建于唐朝,在元朝进行了进一步修缮,是河北省现存年代早、规模大、保存好的古代文庙建筑群之一。大成殿前的抱桑唐柏,堪称奇观,树龄已有1300余年。

    穆桂英大破洪州。平山是山区和平原的交界,也是中原文明与少数民族文明的交界,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西部群山中留有许多长城战垒遗存,多为明清时期兴建。很多山名也多因战事而得名,诸如白羊关、黑山关、下关等等。相传穆桂英大破洪州,便在今古月镇洪子店村。《平山地名志》载:“洪子店,古有洪州之称。”当地一些上岁数的村民皆记得,当年洪子店东城门上有斗大洪州二字。当年的洪子店是中原与少数民族交界处重要的关城和商埠,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特别繁华。穆桂英当年大破天门阵所使用的降龙木,就是现在的珍惜树种龙骨树,在营里乡的黑山寨和寨北乡的南滚龙沟尚有残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