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山发布-pingshanxian.com!
loading
立即发布信息
    平山发布-pingshanxian.com > 热点资讯 > 平山资讯 >  平山两河村——滹沱河与南甸河交汇地

    平山两河村——滹沱河与南甸河交汇地

    时间:2024-08-05 19:03:47  编辑: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209次   【】【】【网站投稿
    两河村位于平山县北部,距离平山县城10公里。东与本乡西岳村相邻,南与本乡东李坡村接壤,西与东洞村相连,北与山北头村毗邻。..._新浪网

    平山两河村——滹沱河与南甸河交汇地

    两河村位于平山县北部,距离平山县城10公里。东与本乡西岳村相邻,南与本乡东李坡村接壤,西与东洞村相连,北与山北头村毗邻。陈孟线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北跃渠自西向东村北穿过,灌溉着全村3000亩耕地,其中水浇地2000亩,旱地1000亩。986户,3268人,分五个片,16个村民小组。一年四季分明,季节性强,光照充足,降水量偏少,夏暑冬寒,温差较大。两河村是两河乡最大的行政村,由主村和两个自然庄组成,两河乡人民政府驻地,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平山两河村——滹沱河与南甸河交汇地

    一、地理位置重要

    两河村据元朝至治二年(公元1322后)重修林山万寿寺碑载为“两河镇”。宋代初期始有此村,由刘姓始祖刘四从山西省迁此,因定居于南甸河与胡家疃河的汇合处,故取名为两河。现在该村主要由刘、张、乔、杜、史五大姓组成。

    有史以来,两河村就是南来北往东进西去的交通要道。由于南甸河和滹沱河两道天然的屏障,限制了人们的交通出行,而两河村正处两河交汇之地,所以成为联通四方的交通要道。解放以前,往南通县城,往西到达岗南,往东往北到达灵寿县,两河村是必经之路。交通的便利聚集了大量的人脉,逐渐形成了集镇,一至沿袭到现在,每月农历的2、7日为集日。特别是解放以后,两河村集日成为滹沱河北岸较大的农历集日,每逢集日,集市上各种货物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周围村赶集的人如潮涌,熙来攘往,热闹非凡。

    原平山县第三区区政府就设在两河村,后撤区成立两河人民公社、两河乡人民政府。两河村一直是乡政府所有机关所在地。

    平山两河村——滹沱河与南甸河交汇地

    二、中央团校所在地

    两河村历来民风淳朴,群众觉悟高。1937就成立了党支部,刘喜太为两河村第一任支部书记。现在全村有党员98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人们积极参军参战,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共有100多人参军,有50多人牺牲在了战场上,有的在解放以后,在外地参加了工作。

    1948年9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校在平山县创建,校址就在两河村。学校设在两河村乔安、乔文祥两家的前院、后院,学校礼堂设在大庙,冯文彬为中央团校第一任校长。

    中央团校第一期学员共有708人,编10个班,大多数来自陕甘宁、晋绥、太行、冀鲁豫、山东、苏北等解放区。由于人多,没有宿舍,所有的学员都分散住在老百姓家,大家在炕头上看书、备课、讨论、记笔记,在露天的空场上坐着小马扎上课、开会。同年10月,朱德在两河村给团校学工人员作报告,讲述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和建团问题。同年12月,周恩来副主席乘着吉普车从西柏坡到两河村看望团校学员,与大家一起联欢,并鼓励大家要树立随时准备“向南,再向南”,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同年12月,邓颖超来团校作报告,讲述妇女运动的方针、任务、妇女的组织问题、婚姻政策、干部问题,并对学员进城工作提出要求:必须严守纪律,保持艰苦朴素的传统;虚心学习,力戒骄傲;重视与当地干部的团结协作。1949年12月,中央团校从两河村出发迁往北平。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中央团校在两河村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参加了三大战役和南下,为全国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9年中央团校多名干部,对旧址进行了查看,并在此上了一堂生动的团校教育课。此后,连续20余年,中央团校一行人每年来此参观,并为村党支部和两河学校送来了电脑、图书、纪念手表等多种慰问品。

    平山两河村——滹沱河与南甸河交汇地

    三、民俗与现状

    两河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每年的正月二十五为两河村庙会,不知流传了多少年,主要是祭祀火神,并建有火神庙。清朝时期出过一名驸马刘贵光,现在还保存着驸马府的上马石、饮马槽。相传宰相刘罗锅的父辈刘同勋祖籍是两河村人。村内有大庙,里面建有关帝庙、奶奶庙、老母庙等,据考证,关帝庙建于元朝,大殿四周画满壁画。两河村很早就有了文会队和武会队,人们在农闲之余,自娱自乐,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文会队多次代表两河乡参加县文化汇演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在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现在,村里建有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每当夜幕低垂,人们在广场上就开始翩翩起舞。

    平山两河村——滹沱河与南甸河交汇地

    两河村民素有经商做生意的好传统,由于处于交通要道,又有集市,带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经商,如开商店、开饭店、跑运输等。特别是近几年,不少人走出去,到县城、石家庄、北京经商,搞得红红火火,常年经商的有100多户。经商,成为两河村一部分群众的主要经济收入。除经商外,每年外出务工人员也越来越多,一部分人员在南甸镇、县城打工,一部分人员到石家庄、北京、天津打工,全村每年都有300多人,不少人家依靠外出打工的收入,翻修房屋,购置了家用电器,提高了生活水平。

    平山两河村——滹沱河与南甸河交汇地

    2014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1900万元,村内道路已全部水泥硬化,安装了路灯。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多元。全村已越过温饱,向富裕迈进。两河村历来重视文化教育,人才辈出,早在清朝时期,村中一些富裕人家,为教育自己的子女,在家中办起了私塾。解放以后,正式办起了两河小学,后来又设立了两河中学, 现在的两河小学,是一座标准化、现代化的小学,占地20多亩,周围七个村的学生都在该校就读。多年来,两河小学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两河村每年都能考取5-10名大学生。据不完全统计,全村2014年在外工作人员有200多人,刘建华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有在大学搞科研、教学的教授,有部队干部;有博士、硕士;有在基屋党政和企事业担任重要职务的领导干部。

    图文来源:政协平山县委员会《百村纪事》 张建春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