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山发布-pingshanxian.com!
loading
立即发布信息
    平山发布-pingshanxian.com > 热点资讯 > 平山资讯 >  平山崔氏墓惊现我国最早通屏水墨山水画

    平山崔氏墓惊现我国最早通屏水墨山水画

    时间:2024-09-19 06:05:36  编辑: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63次   【】【】【网站投稿
    2016年至2017年,河北省文研所、平山县文保所等在王母村西对一座古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和勘探。

    2016年至2017年,河北省文研所、平山县文保所等在王母村西对一座古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和勘探。据了解,根据墓志记载及勘探结果,平山崔氏墓所在地是一处家族墓群,墓内惊现我国最早通屏水墨山水画。专家认为这幅通屏水墨山水画则对探究水墨山水画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位于平山县平山镇的王母村一直流传着王母传说,村里人说王母娘娘就是村里的桑氏之女。2016年至2017年,河北省文研所、平山县文保所等在王母村西对一座古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和勘探。“从墓葬结构看这是个很常见的唐代晚期单室砖墓,但与同期墓葬比较有三点比较特殊——不一样的椁室;不一样的水墨山水画;不一样的墓志。”项目负责人、河北省文研所副研究员韩金秋博士如是说。

    平山县_平山县_平山县

    平山崔氏墓(郝建文 摄)

    该墓葬是坐北朝南的圆形竖穴土坑砖室墓,由墓道、门楼、甬道和墓室组成。考古工作者在封门砖和墓门之间发现墓志盒,由墓志盖与墓志身组成,墓志有纪年,其上537个文字显示,墓主人是南宫县令霍方瑾的母亲崔氏,这位崔氏出身不凡,她的家族出过大官,但她本人并无功名封号,71岁去世。就是这么一位普通老妇人的墓葬却有诸多不同寻常的地方:譬如墓门和墓室内有生动的仿木构建筑。墓葬的门楼顶为砖制的瓦垄和屋脊,下有倚柱,上为普拍枋,栱眼绘制牡丹。墓内有柱、枋和斗拱,柱中间绘制莲花。斗拱顶部承托山花蕉叶,间以火焰宝珠;有造型别致的房形椁室。下部为高大的须弥座,有四组壸门。上部为砖石结构的房形建筑,顶部有斜拱,为唐代遗存首见;再譬如精美的壁画。墓室内墙壁上有四组侍奉图,甬道内有花鸟器物图,墓内顶有星像图。房形椁室内壁有三幅画作,东壁、西壁为花草,北壁为一幅通屏水墨山水画。韩金秋说,从美术史的角度看,崔氏墓的通屏水墨山水画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一幅。“画面上一水夹两岸为当时的经典构图,一枯树一荣树开创了宋代山水画的先河。虽然为民间画工绘制,但其绘画手法、意境等均是当时绘画发展的客观反映,对探究水墨山水画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平山县_平山县_平山县

    平山崔氏墓葬出土的白瓷碗(燕赵晚报)

    这些都超出了当时一般平民墓葬的规制,对此韩金秋分析说,当时是乱世,“墓葬内部装饰显然僭越了等级,这是唐末中央控制式微,社会秩序混乱,礼崩乐坏使然。崔氏的儿子身为知县,有一定经济实力。”他透露,根据墓志记载及勘探结果,崔氏墓所在地是一处家族墓群。

    因此韩金秋将该墓葬的意义总结为“独特、最早、唯一和标尺”,“独特性体现在有房形椁室,以前从未发现过类似的,与北朝到隋唐的石质房形椁室有显著差别;最早的有通屏水墨山水画、斜拱、备茶图等,因为还没发现同时期其他的例子,这三个‘最早’也具有唯一性;第四标尺作用,出土带有纪年墓志,时代确定,为晚唐五代墓葬的准确断代树立了可靠的标尺。”

    河北平山唐崔氏墓(中国文物信息网2017年发布)

    发掘单位: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平山县文物保管所

    2016年4月30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王母村一座古墓被盗。受河北省省文物局委托,5月15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平山县文物保管所组成王母村考古队,对该墓实施抢救性考古发掘。

    墓葬所处区域地下水位较高,仅距地表约1.5米,墓室常年浸泡于水中。发掘前需将墓室内的水抽干,但墓底仍有十多处涌泉,不到3个小时墓室又会被填满,只能一边抽水一边工作。水浸是此次发掘的最大难点,也是墓葬及壁画保护的需要克服的难题。11月初,完成被盗墓葬的发掘工作。

    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

    墓葬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平山镇王母村西约300米的农田中,属平原地貌,地表平坦,北邻滹沱河。

    为单墓道圆形砖室墓,开口距地表0.5米,方向184°,由墓道、门楼、甬道、墓室、房形椁组成,南北通长11.6米。

    墓道平面为北宽南窄的梯形,剖面为阶梯状,共14级,坡度50°。墓道北接门楼,为砖砌的仿木构形制,通高3.98米,宽2.6米。正面辟券门,门上有仿木构门簪、斗栱、屋檐,并有彩绘花卉图案。

    甬道为拱券形,长1.88,宽1.4,高2.26米,中部有一道木板门,现仅存门框痕迹,两侧门砧石尚存。门内东西壁下部各有一个壁龛,内未发现遗物。甬道北部东西壁上部各彩绘一朵折枝牡丹,东壁北部墨绘一灯檠。甬道中间有墓志一盒。

    墓室为圆形、穹窿顶,外径5.4,高4.48米。内径4.4米,内高4米。东、西壁墙各砖砌两根倚柱,有红色彩绘,中部有莲花图案。阑额上各砖砌柱头铺作1朵,补间铺作1朵,均为一斗三升,有红色彩绘。东西撩檐枋上各有5个绘芭蕉叶、宝珠、牡丹花图案的砖构件装饰。墓室内顶绘白色星辰,正中有垂下的铁钩,原应悬挂铜镜。墓内东西壁有两组壁画,分别为侍女备茶图、备酒图,以倚柱隔开。甬道内口两侧阑额上各绘一只八哥。墓室内仿木构建筑上的彩绘及壁画受水浸影响,脱落严重。

    墓室北部为房形椁。下为须弥座式棺床,正面有4个壼门,内各绘制一只飞奔的走兽。棺床上其他区域绘制有几何形纹饰。棺床上筑房形椁,椁正面有门,由三块黑色条石搭建而成,东西门框顶部内侧各凿出一个固定木门的凹窝,棺床南部出土1件铁质门锁。门上为砖砌屋檐,有两层装饰,下层为5组铺作,上层为7个砖砌方格,均有红色及白色彩绘。栱眼壁及方格内各绘1朵牡丹花。椁外东西侧各绘一头戴襥头的男性图像,东侧较完整,西侧的脱落严重。椁室内东西壁各为一幅立式构图的植物图案,似花卉类植物,已退变为浅黄色。北壁为一幅横式构图的独屏水墨山水画,所绘为秋季图景,两侧为山体,山石斜出,中间有河流,天空上大雁南飞,右下侧有一枯一荣两株松树。该画整体保存情况较好。

    椁室内葬人骨一具,头朝西,保存较差。未发现其他葬具。

    出土遗物有铁剪刀、铁锁、铜钱、白瓷碗、瓷碾等器物和墓志一盒。

    平山县_平山县_平山县

    郝建文 摄

    墓葬的价值

    王母唐崔氏墓具有重要的考古、历史、艺术价值,集中体现在独特的房形椁室、独屏水墨山水画、内容丰富的墓志等。

    房形椁室下部的须弥座高94厘米,上部为砖石搭建模拟地上建筑。北朝以来墓室中出现类似围榻一类的棺床,唐代出现了房屋形的石质椁室,在一定程度上看,王母唐崔氏墓延续了南北朝以来的房形椁室意向。其他地区的棺床或者椁室都没有如此高大的须弥座,也没有砖砌的仿木构房屋。顶部的斜拱和斗拱上的檐部构件前所未见。可以说,这种形制椁室在国内首次发现,具有重大意义。须弥座是佛教的因素,加之墓室顶部的火焰珠等,推测墓主持有佛教信仰。椁室结构,类似“闺阁”或者“架子床”,墙壁均绘制有壁画,可能是墓主生前居所的模仿。椁室正对墓门,与关中地区唐墓棺床置于墓室旁侧不同,对研究唐代晚期人们的生活起居的演变及不同地区晚唐墓葬形制的差异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独屏山水画纪年明确,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一幅独屏水墨山水画。虽然比陕西韩休墓的山水画年代晚,但面积更大,内容也不尽相同。该画在用线和皴法较为成熟,开宋代文人画的先河。在绘画技法、内容、观念上,与五代王处直墓山水画更为接近,与以往发现的初唐、盛唐山水画也有关联,如斜出的山体也见于日本奈良所藏的唐代琵琶上。填补了唐、五代、北宋时期山水画发展序列的缺环,树立了中国早期山水画的标尺。也是探讨中国早期山水画珍贵的实物例证,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于古代山水画发展的认识,对于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墓葬中其他壁画题材丰富,如灯擎、仿木构建筑等,可视为五代、辽、宋墓葬壁画的源头,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长篇墓志纪年明确,内容丰富。墓志盖篆书“太原郡崔氏夫人墓铭”,四刹线刻四神,四立面各线刻3名持笏文官。志铭为楷书线刻。墓主为唐镇州平山县太原郡望仙乡霍公故夫人,出身于博陵崔氏。长子为南宫县知县兼兵马防御史。墓志主要歌颂了墓主的高尚情操、丧葬情况及其子嗣姓名等。行文格式、内容与其他唐代平民墓志相近,但墓盖纹饰似有僭越之嫌。墓志载墓葬建于天佑元年(公元904年),为判定墓葬的年代提供了依据,也树立了晚唐墓葬的标尺。同时也为研究博陵崔氏的迁徙和晚唐官制、葬仪的变化提供了资料。

    墓葬的保护

    墓葬本体的保护墓葬顶部建有保护大棚。在墓道上建有铁制梯子,防止频繁上下对墓室造成损坏。入冬后,对墓葬进行遮蔽保温,防止墓室内积水结冰。墓葬24小时有人值守,并对墓室内环境进行监测。

    信息提取与河北省博物院合作,完成了墓葬壁画的临摹和墓葬平剖面图及出土遗物的绘制(图版十八);与河北省师范大学合作,完成了墓葬的3D扫描。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合作,完成了墓葬壁画的红外线、紫外线摄影及科技保护调查。

    专家考察及论证邀请了陕西考古研究院隋唐考古专家邢福来、王啸啸、刘呆运、杨文宗等,对墓葬价值、墓葬的保护等问题,召开了专家论证会或提出了专家意见;邀请了中央美术学院、复旦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美术考古专家郑岩、李星明、贺西林、白联晟等,对壁画的价值及保护等问题,召开了专家论证会或提出了专家意见。

    墓地的勘探已经完成墓地的调查。正在组织对王母墓地进行勘探,已勘探墓地面积约80万平方米,已完成约四分之三。发现可能为唐代的圆形砖室墓约80座,间距20米左右,符合唐代家族墓地墓葬间距的通例,也可与墓志中“累代祖围”的内容呼应。

    下一步的工作

    维持墓葬内壁画的饱水状态,减少频繁抽水造成墓室内环境的改变对壁画造成破坏。在整体提取前,由壁画保护经验丰富的机构进行壁画的加固工作,前提是逐步、有梯度的降低湿度。做好墓葬越冬的准备,做好墓葬保温措施,避免因冻融引起壁画脱落。在被盗墓葬保护工作结束之前,不宜再进行该墓地其他墓葬的发掘。

    根据专家意见,对壁画墓进行提取,至少对包括山水画在内的房形椁室等主体部分进行提取。应制定科学、详细、可行的工作方案,委托墓葬提取经验丰富的专门机构进行。充分考虑墓葬运输的道路、安全、存放以及后续壁画的日常管理、保护等相关问题。同时,可将墓葬的保存和展示周边的文物点相结合,为以后的的合理利用打好基础。

    继续对王母墓地进行全面勘探。在钻探时,注意周围有无界线、建筑、壕沟、墙体、祭祀遗址等与王母唐崔氏墓相关的遗迹。充分了解墓葬的分布规律,为深入研究王母唐崔氏墓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