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坡岭上新赶考 发展沃土别样红 ——平山县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平山县持续开展环境整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效支撑。
古月镇建起扶贫车间,搭建致富平台。
“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南甸镇大力扶持扶贫产业,拓宽群众就业渠道。
位于平山县古月镇的扶贫创业孵化园。
提升人居环境,助力脱贫攻坚。
宽阔畅通的滹沱河景观大道,成为沿途群众的增收路、致富路。
□本报记者 李坤晓 通讯员 闫鹏飞 李巨涛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其中,平山县董晓航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石家庄市工商业联合会驻平山县下槐镇南文都村工作队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平山县是革命老区,西柏坡是全国著名的革命圣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革命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时期,老区平山人民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奉献。过去的平山“一面是光荣、一面是贫穷”,截至2013年底,全县49万人就有111619名贫困人口。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山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调研时的深情嘱托,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举全县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消除绝对贫困,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如今,正朝着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大步迈进。
传承西柏坡精神
——红色基因凝心铸魂,党的旗帜始终飘扬在脱贫攻坚一线
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全面小康的强大精神力量。革命圣地西柏坡是老区平山区别于其他地方最大的荣耀、最大的优势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殷殷嘱托引航定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调研时,为“两个务必”赋予了新内涵,对“赶考精神”进一步升华拓展,给平山的党员干部提出了殷切希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犹如铿锵的出征号令,深深刻在平山干部群众的心坎里,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思想武器、注入了强大动力。
“我们是平山人,是革命老区的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这场‘大考’中,要以强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更高标准的工作,去争取属于西柏坡、属于平山县的光荣。”这是老区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心声。借助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平山县及时组织党员干部到西柏坡,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吸取精神营养,凝聚攻坚力量,立足县情、群策群力,明确了“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工作思路,理清了“为了谁、谁来干、怎么干”的现实问题,无论是制定《脱贫攻坚规划》“开方子”,还是围绕“1+9”政策落实“定路径”,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把“一心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履职尽责的各个环节。
坚强堡垒攻坚有力。平山县1931年建立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长期革命和改革发展建设中,党组织始终发挥着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党建有活力,干部增动力。脱贫攻坚冲锋号吹响,老区平山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构建“1+4+10+23”攻坚模式,将全县上下的力量凝聚到了一起,实现了各领域工作的全覆盖。脱贫出列后,随着脱贫攻坚和巩固提升阶段性变化,平山县进一步调整充实脱贫攻坚指挥部,由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和主管副县长等4名县级干部进驻指挥部,组建乡镇联络和督导组,持续开展业务督查指导,对部门、乡村和驻村干部开展“清单式”培训,形成高效运转、精准推进的工作合力。
河北省委部署开展“抓党建、防疫情、促脱贫、保小康”活动,老区平山闻令而动、迅速行动,持续推进“五大行动”,推动活动走深走实。该县平山镇针对没有贫困村和驻村工作队的实际,创新实施党员分包贫困户,对全镇714户贫困户,有劳动能力的安排开厂办企业的党员分包,患病的安排当医生的党员分包等,为群众上了“双保险”,实现了“精准帮扶见成效”。
党员先锋夺旗争星。只要血脉忠诚在,平山代代出英雄。脱贫摘帽“总攻键”按下,老区平山斗志昂扬,全县干部齐上阵,始终将党的力量挺在扶贫战场最前沿,把最好的干部派到脱贫攻坚第一线,县级干部带头分包乡镇、对口联系贫困村、主动帮扶贫困户。全面动员千名机关干部下沉农村,访贫困、谋举措、促发展,帮到心上、扶到点上,赢得了群众满意,得到了群众认可,拉近了党群干群距离,做到了“脱贫攻坚攻到哪里,党的旗帜就飘在那里”,构建了“县委总揽抓推进、乡镇党委抓落实、农村支部抓实施”的脱贫攻坚大格局。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平山县创新开展“进万家、访万民、解民困、助增收”活动,建立“帮扶单位+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志愿者”的走访帮扶体系,5310名县乡两级帮扶责任人和1600多名机关志愿者逐户分包。活动中,共梳理汇总务工就业、卫生保洁、特殊群体帮扶等9大类472个问题,收集意见建议1300多条。现在,老区平山的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到处都活跃着党员的忙碌身影,成为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复工复产的一道靓丽风景。
绿色平山别样红
——硬核产业支撑,打造老区群众持续增收的示范样本
平山是政治大县,也是生态大县,沟沟坎坎里都是革命故事,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贫困现象。因此,老区平山脱贫攻坚当有使命担当,更有典型意义。
脱贫攻坚,产业是根本。平山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创新了“大产业覆盖、小产业带动、点对点帮扶”的产业扶贫新机制,实现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
革命老区建成红色景区。红色是老区平山的底色,也是最独特、最具潜力的资源。平山县把红色旅游作为“一条主线”,放大西柏坡红色教育作用,在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的带动下,精心打造西柏坡红旅小镇、国家部委旧址、李家庄统战故里等红色研学点,制定灵活多样的红色旅游专线,努力形成特色品牌带动效应。2019年,西柏坡片区成为全国旅游扶贫工作培训会观摩基地。西柏坡村,借助红色旅游的东风,克服人均不足三分地、自然条件并不优越的发展局限,书写了一部“红游柏坡”的奋斗致富史,全村85户244人中,九成以上开家庭旅馆、销售纪念品、提供讲解服务等,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村集体年收入60余万元,年人均收入1万元以上。
红色旅游引领,融合发展带动。该县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突出全域旅游、旅发大会“双轮驱动”,推进农旅一体、景村一体、产销一体“三体融合”,完善投入多元化、管理综合化、服务智慧化、营销立体化“四重保障”,构建了“一核引领、两带串联、三网覆盖、四区联动”的旅游扶贫格局,打造了230公里“快旅慢游”大环线,谋划建设了中山文化体验、太行山水休闲、山乡农旅融合等一批新业态项目,走出了一条“发展全域旅游、巩固脱贫成效、助力乡村振兴”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该县文旅扶贫的“平山模式”,入选河北省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以李家庄、南文都等为代表的一批村庄,通过景区带村、企业带社、合作社带户、孵化园带人“四带”模式,实现了土地流转得租金、景区务工得薪金、股权分工得股金、家庭经营得现金的“四金”收入,带动8万多人通过旅游业持续稳定增收。比如李家庄通过发展民宿、开发旅游商品,将群众融入旅游产业链,村集体年收入80万元,人均纯收入2万元,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巍巍太行绿意浓。对于过去的平山来说,守着绵延万里的“金山”,却揭不开群众增收致富的“米锅”。“板山栲栳台,进去出不来”,体现了山区农村交通信息的闭塞;“山高坡陡望不穿,一年四季山药蛋”,反映出山区群众收入路子的狭窄;“黄连沟里没黄连,日子苦得像黄连”,道出了群众对贫困的痛心感受。
一样靠山吃山,别样发展内涵。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平山县,立足县情实际,放大比较优势,坚持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建成了一批苹果沟、核桃谷、花椒岭等沟域经济产业带,发展核桃30万亩、苹果5万亩,往日的“秃头岭”蜕变成了现在的“花果山”,2.9万人实现增收致富梦想。北冶乡杜家庄村主动引进社会资本,流转土地100余亩,全部栽植优质桃树,提高群众收入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村庄形象。该县的泓润现代农业园,坚持利益联结扶贫模式,实现园区建设和脱贫攻坚互促共赢,直接带动周边6个乡镇45个贫困村5266人稳定受益。目前,平山县培育了县级以上农业园区43家、省级农业园区2家,所有贫困村成立合作社,带动34657名贫困人口增收。
脱贫攻坚,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重要渠道。平山县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物华天宝,全县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0家,正在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近年来,该县扶持贫困群众发展农家乐、农产品、旅游服务等关联产业,建成10个乡村风情小镇、50个旅游专业村,涌现出一大批旅游扶贫典型,2018年借势承办市旅发大会,5000余名贫困群众参与到农家乐、商品展等旅游活动中,享受到了免租金、免费培训等优惠政策,展现了产业扶贫的巨大带动作用。
创新创业打开致富门路。用血与火铸成的革命老区,是历史丰碑、政治名片,但不能成为“封闭、守旧、落后”的代名词。老区平山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扶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新兴产业,培育市场主体。
积极踏上电子商务快车,县级建成综合服务中心,乡乡都有物流配送中心,贫困村实现电商服务站全覆盖。按照“土产变特产、手艺出工艺、地头上云端”理念,推进电商服务站全覆盖,打造跨境微商“西柏坡”IP,贫困村交易额达到230多万元,带起了一批电商专业村、专业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村里面创业、指尖上增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该县古月镇围绕打造“一基地一车间”,与县就业服务中心合作,利用就业扶贫政策,引入第三方团队投资300万元,面向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打造了全省首个乡镇级特色产业孵化园。
赶考永远在路上
——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创造老区平山光荣的现在和未来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考卷”仍然在手,平山县脱贫后不懈怠、不停步,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和全域旅游,实施绿色农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大力推进钢铁产业转型,全县已累计压减钢铁产能356万吨,并投资20多亿元实施环保改造,确定了发展增材制造、再生资源、军民融合三大板块的目标,提高产品品质,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绿色生产,努力打造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样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大力发展全域旅游。重点打造红色教育、考古体验、温泉康养、乡村旅游等八大旅游板块,建设环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和滹沱河、主要干线“两环两沿”生态走廊,把平山建成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以创建国家绿色农业发展先行区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推动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集群。提前布局数字金融、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未来产业,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一锤接着一锤敲,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生活。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老区平山时刻把群众冷暖安危放在心上,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让群众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为隔断贫困“代际传递”,该县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高考成绩连续5年全市农村县市前列,义务教育被全省列入“好”的行列。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该县坚持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力开展“返岗就业”攻坚行动,引进省市“百千万”科技特派员驻县帮扶专家23人,250多名技术人员进村开展科技服务,培训农民技术骨干3000多人次,对全县22620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点菜式”免费培训;主动与县内企业对接,挖掘就业岗位13752个,结合社区安保、森林防火、光伏扶贫等开发公益岗位2865个,有效保障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脱贫攻坚筑起“健康防线”。该县为防止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先后采取参保资助“一告知、一承诺”,慢病认定“一张纸、两块牌、三本账”,一站式结算“标准化、规范化”等标准化措施,全面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医疗保障体系,确保在全面小康的路上不落一户一人。
“乡风文明、扶智励志”。平山县河北梆子剧团创排了《白毛女》《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西柏坡的故事》等河北梆子红色戏曲,成功在人民大会堂、长安大戏院等地演出,开启了用地方戏种宣传平山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先河。
追梦新时代,再踏新征程。新春伊始,习近平总书记给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回信,让全县党员干部备感激动和振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老区平山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优良传统,忠诚履职担责,团结广大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绿色生态守护好,让平山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本版图片均由平山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