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厚重的历史焕发时代活力
革命老区平山县山川秀美、风景如画。让我们一起走进平山,品读红色历史、畅游青山绿水、体验灿烂文化、感受发展成就。
平山是一块英雄的土地,光荣的土地。进入滹沱河生态走廊平山境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解放石家庄烈士纪念碑,河渠解放石家庄烈士陵园就坐落在三汲乡河渠村,这里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陵园内长眠着110名为解放石家庄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穿越浩瀚历史,揭开神秘面纱。现在,随我们进入中山古城遗址区。
在生态走廊上,迎面矗立着中山古城的东城门,高大的城阙,威武的双翼神兽,大型的山形器,彰显着古中山国曾经的辉煌。
战国中山国是白狄族鲜虞部落建立的诸侯国,地处燕赵之间,因城中有山得国名中山,距今有2300多年历史。战国中山国三次灭国,三次复国,成为战国七雄之外最强盛的“千乘之国”,被誉为“战国第八雄”。
中山古城遗址,就坐落在平山县三汲乡境内,是战国中山国第三次复国的都城所在地,在此存在84年。古城东西长4公里,南北4.5公里,方圆18平方公里,存有宫殿区、官署区、作坊区、居住区、古城墙、护城河、王陵区、祭祀区等多处遗迹。
道路两边的村庄是河渠村和大康街村,滹沱河生态走廊穿村而过。这两个村庄都在中山古城遗址公园规划范围内,借助中山国遗址公园建设和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实施雨污分流、改水改厕、道路硬化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全力打造旅游专业村,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成为平山县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村。
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为契机,平山县整合资金,开展垃圾清理、村庄美化等12个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完成农村厕所改造1.9万座、污水处理设施87处,清理农村积存垃圾2500多吨,打造美丽乡村庭院3.6万多个,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以“发展全域旅游、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平山县探索建立“旅游景区+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旅游扶贫模式,打造了城子沟“三区同建”、红崖谷“五统一分”、柏坡文都农业园“村企合作、三方共赢”等一批旅游扶贫示范点,培育了50个旅游专业村和613家农家乐,发展了43家农业园区和50家扶贫龙头企业,实现农村变景点、民居变客栈、产品变商品,旅游业真正成为平山县助力脱贫攻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产业。
平山地处太行山东麓,是集老区、山区、库区、贫困区“四区合一”的特殊县份。全县辖23个乡镇,717个行政村,总人口50.4万,总面积2648平方公里,是石家庄市面积最大的县份。
平山是文化旅游大县,有革命圣地西柏坡,有水帘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仰韶文化遗址、商代西门外遗址、战国中山都城遗址、唐代文庙、明代长城等300多处古迹,是省会石家庄的历史文化根脉之一。
平山还是山区大县、林业大县、资源大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生态环境优良,林木绿化率达到60.03%,是河北省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
平山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春秋时为晋蒲邑,战国时置番吾地,归属中山国,西汉为蒲吾县,隋设房山县,公元756年,唐至德元年改为平山县,距今已有1263年历史。
平山县旅游资源丰富,汇聚了红、绿、古、温多种资源,国家5A级景区1家, 4A级景区10家,是河北省景区数量最多、业态最丰富的县份,荣获“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县”“中国十大最具投资潜力旅游目的地”“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
2016年平山县成功入列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今年又获得了全国“2018年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殊荣, 列入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9月份,平山旅游接待超过1368.9 万人次,同比增长21%,旅游总收入达到94.44亿元,同比增长14.8%。
在生态走廊的旁边,有保存完好的中山桓公墓。中山桓公墓位于访驾庄村南部,俗称“陵台”,至今尚未发掘。墓丘呈望斗形夯土结构,南北约60米、东西约49米、高13.2米,封土自上而下呈三级台阶,顶部原有享堂建筑,现在还能在周围见到残碎的瓦片。
中山桓公,战国中山国第三代君主。公元前406年中山国被魏国大将乐羊所灭。约公元前381年左右,桓公率领中山国精锐击溃魏国的统治,重新复国,迁都于平山县三汲乡境内。桓公在位约40年,是中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死后葬于中山王陵,谥号中山桓公。
中山国在战国时期二百多年的峥嵘岁月中,为华夏的历史抒写了绚丽的篇章。中山国诞生危难之中,被大国欺凌而变强,为强国占领又复生,顽强不屈、自强自立的精神世所少见。在强国包围之中发展经济、壮大自己,几乎跻身强国之列,经济和文化之辉煌令人刮目相看。但是,在秦统一中国之前的70多年,就被赵国所灭,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在生态走廊的右手边这座巨型十五连盏灯雕塑,是仿照中山国出土文物十五连盏灯而制作的,为锻铜石材,高12米。十五连盏灯,不仅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高的战国灯具,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无影灯”,设计精致,妙趣横生,其结构之复杂,造型之优美,堪称惊世之作。
“城内高山城外平,奇哉光禄对林峰。龙堂沟里常明月,天桂崖头樵子声。沕水瀑布天上降,温泉无火地中生。雪飞觉寺烟云锁,雨洒甘泉竹韵清。”这是平山流传很广的一首古代八景诗。
在生态走廊右侧高耸突兀、对峙林立的两座青山,就是诗中所写的林峰,林峰分为东西林山,山势险峻,怪石嶙峋,中山古城遗址就坐落在林山脚下。
巍巍林山,不仅见证了“神秘王国”中山国的历史沧桑,山上还有千佛洞、百佛堂、望京楼、长老洞等众多古迹胜境,其中林山脚下的唐太子墓塔群,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传说,唐太子李昶是武则天的四儿子,因不满朝政,曾经在林山万寿寺出家。我们刚刚经过的访驾庄村,就是当时朝廷派出的两位丞相找到太子的地方。
中山国与历史上留下的两个成语有关。一个是胡服骑射,一个是乐羊食子。胡服骑射,说的是战国时赵武灵王为扭转国势衰落局面,应对中山国的威胁,让赵军改穿胡服,改进了军队的服饰装备,提高了骑兵和车战的作战能力。
乐羊食子这个成语,说的是魏国大将乐羊,也就是战国名将乐毅先祖的故事。为破中山,乐羊不惜舍弃儿子的生命,甚至吃了一碗中山国送来他儿子被杀后煮成的羹。
平山县还出现过一个皇帝,那就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末帝李从珂,出生在平山县王子村。在王子村口,矗立着“潞王故里”石碑。李从珂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养子,自幼随李嗣源征战,在后唐灭后梁之战中屡立战功,被封为潞王,后称帝。
平山,是一块历史厚重的土地!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留下足迹。2009年,在平山县沕沕水景区发现水帘洞遗址,被国家考古界确认为旧石器晚期洞穴遗址。距今约2至3万年前,被称为石家庄的先民之家。
平山是商始祖“契”的发祥地。位于平山县城冶河东岸的商代西门外遗址,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平山三汲乡发现了中山古城遗址,从此,这个在历史上“消失”两千多年的神秘王国逐步揭开了其神秘面纱。
到目前,仅发掘的战国中山国王厝之墓,就出土文物19000余件,其数量种类之多和工艺之精美堪称战国出土文物之最,有3项是世界之最,12项是国家之最,其中铜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和中山王铁足铜鼎作为国宝,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在河北省博物院,燕国、赵国文物各占了一个展厅,而中山国文物占了两个大展厅,国保级文物18件,中山国就占了7件。
现在,河北省博物院门前的两尊青铜雕塑,就是中山国的双翼神兽。有专家认为,中山文化是石家庄历史文化的唯一源头,中山文化和燕文化、赵文化共同构成了河北历史文化的三个来源,是河北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1年3月,中山国出土文物被中国科学院列入“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2018年,六集大型纪录片《中山国》在央视及省市电视台多次播出后,平山县中山古城遗址再度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郭沫若赞叹中山国是“艺术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