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山发布-pingshanxian.com!
loading
立即发布信息
    平山发布-pingshanxian.com > 热点资讯 > 平山资讯 >  不足百人的河北山村,曾做过八路军医院驻地,收治了4000多名伤病员

    不足百人的河北山村,曾做过八路军医院驻地,收治了4000多名伤病员

    时间:2025-01-16 13:11:04  编辑: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57次   【】【】【网站投稿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人民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80余年前,这一传统将军队和百姓紧密团结在一起,为抗战胜利贡献了磅礴力量。而位于河北省平山县的花木村,正是这样的一个典范所在。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人民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80余年前,这一传统将军队和百姓紧密团结在一起,为抗战胜利贡献了磅礴力量。而位于河北省平山县的花木村,正是这样的一个典范所在。

    1938年,因为日寇扫荡,原在山西五台县松岩口村的晋察冀军区医院转移到了平山县花木村。这座小小的山村,腾出最好的房子给白求恩大夫居住,并为他专门制作了火盆架装盛炭火盆御寒。在花木村百姓的帮助下,6年时间里,医院先后收治了4000多名伤病员。

    花木村的白求恩旧居

    文物·名片

    白求恩使用过的火盆架子,现存于石家庄平山县花木村的白求恩旧居内,系其在晋察冀军区医院工作时使用

    文物·故事

    白求恩大夫曾两次到花木村工作

    11月初的花木村古树参天,溪流从村中潺潺而过。想来夏日的村子必是花木葱茏的美景,“花木村”的地名名副其实。

    在村民张明、张文跃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村中一处老宅的门口,乱石堆砌的影壁朴实无华,大门上“平为福”三个字寄予了大家的美好愿望。这是一组四间房的小院儿。张文跃说:“这是我家老宅,是我爷爷张锦荣(又名张南看)的家,白求恩在这儿住过。”

    花木村的白求恩旧居大门(近些年进行过修复)

    张锦荣是中农出身,家里房子较大,晋察冀军区医院迁址到花木村后,白求恩来往于太行山间,曾两次到花木村工作。大家腾出了村里最好的房子给这位“洋大夫”。

    在最北边的正房中,存留着火炕,摆放着白求恩使用过的小炕桌、桌椅和火盆架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个火盆架子。

    白求恩使用过的桌椅

    火盆架是村民积极拥军的“缩影”

    根据实测,火盆架子高87厘米,最宽处67厘米。中间有一个空的方形区域,可以盛放火盆。架子两侧还钉有两块流线型的木头,既显得美观又能让人在端架子时不易扎手。

    过去村子里的冬天,百姓烧木炭取暖,为安全起见同时扩大取暖面积,大家专门制作了火盆架子。

    张明说:“那时候只有经济好一点的家庭,才有配套的火盆和火盆架子,大家拿出最好的东西招待白求恩和八路军战士,为医院提供了最便利的条件,这个火盆架子是花木村民积极拥军的‘缩影’。”

    张明的爷爷张希红专门给白求恩盘过火炕。当年听说村里来了一个“洋人”,小孩儿都来看热闹,看到他的长相,大家又有点害怕。白求恩乐呵呵地拿出一个铁皮桶给他们。大家打开盖子一尝发现是甜的,后来才知道那是炼乳。

    讲述·幕后

    村民曾组织担架队帮助伤员转移

    从白求恩旧居出来西行百步,就来到了医院旧址。张明指着最北边的正房说,那就是医院的手术室。当时重伤员在医院救治,轻伤员分散到老乡家里住。1938年秋天,在得知八路军伤员和医院要转移到平山时,花木村和附近村子的近千名青壮年组织了担架队,帮助200多名重伤员转移。

    花木村的晋察冀军区医院旧址

    山里耕地少,大家生活贫困,但花木村的100多名百姓竭尽所能地帮助八路军,把家里最好的房子腾出来,拿出最好的东西给他们吃。男人转运伤员,妇女们就在家里洗绷带,给伤员喂饭,村里的小孩、老人也各有分工。

    张明说:“之所以选择我们花木村作为医院院址,主要是这里位置隐蔽,从山沟沟口看,纵深很小,不易被发现。另外就是我们村群众基础好,大家支持八路军。”就这样,医院在花木村待了近6年时间,先后收治了4000多名伤病员,直到1943年才离开。

    因为伤势严重和医疗条件有限,很多重伤员在抬到医院时已经牺牲,大家流着眼泪把他们埋葬在花木村旁的山沟里,每个人的墓前都插了木牌子,写上烈士姓名和部队番号。张明说:“埋在花木村山沟里的烈士接近800人,1942年夏天,鬼子发动大扫荡,为了避免敌人破坏烈士墓,村民不得已把坟前木牌子都埋了起来。因为高温、下雨,很多木牌在土里沤烂了,大家再难辨别烈士身份。”

    也有一些重伤员恢复健康,重新回到了战斗岗位。1938年9月,在山西牛道岭战斗中,时任晋察冀军区二分区五团副团长的卢来发(江西安远人)头部负重伤。白求恩在花木村亲自对他实施了手术,从脑中取出了两块弹片。卢来发奇迹般地从昏迷中清醒。

    多年后,曾任湖北宜昌军分区副司令员的卢来发在他的传记《万马战犹酣》中,专门记录了花木村的这段经历。

    花木村多名青年参军有三人牺牲

    受到八路军革命精神的感召,花木村多位青年人参军,走向了革命道路,有三人光荣牺牲。白求恩的“房东”张锦荣和弟弟张锦鑫先后参军。1941年2月,张锦荣参加八路军,进入晋察冀二分区四团当战士,他在当年五台县的一次战斗中牺牲。张锦鑫在后来解放栾城的战斗中捐躯。

    张锦荣(张南看)的烈士证明书

    张锦荣参军走后,妻子才发觉自己已经怀孕。在生下儿子张兵锁后,她写信托人捎给丈夫,告诉他喜讯。但是不久后,她盼来的不是丈夫的回信,而是烈士牺牲的噩耗。烈士的孙子张文跃说:“我爷爷至死都不知道自己有儿子的事儿。”

    张锦荣的妻子婉拒了大家让她改嫁的好意,独自将孩子抚养成人,并以革命先烈的事迹教育他。长大成人后,在村里当干部的张兵锁公正无私,一心为民,在乡间传为美谈。

    时间渐行渐远,村里原来的革命文物已所剩无几,只留下了张家老宅的几件旧物。角落里的火盆架默然无语,却成了晋察冀军区医院历史的物证。

    80多年前,火盆里的火光,保一屋温暖,舒缓了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的疲惫;那微微火光,点燃了民众的革命热情,让战士们向着为大众谋幸福的理想奋勇前进;那微微火光,照亮暗夜里的前路,前辈们靠着艰苦努力,终于走出了革命胜利的康庄大道。

    精神·传承

    修复革命旧址 在新时代传承革命精神

    花木村的抗日烈士纪念碑

    2001年,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下,在花木村东修建了一座抗日烈士纪念碑和烈士纪念墓。在较高的纪念碑旁还有三个本村牺牲烈士的较小墓碑。每年清明节,村中的男女老少,都会主动来这里扫墓。

    作为花木村的一员,张明从小耳濡目染八路军的故事,这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刻影响。20多年来,他致力于花木村的革命历史的整理、挖掘工作,他走访老革命战士和村里的老人,记录了不少的资料。在他和其他社会爱心人士的推动下,村里的白求恩故居和医院旧址的保护、修复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史料集腋成裘,张明撰写了10多篇反映花木村革命故事的文章。现在的花木村成了研究白求恩精神和晋察冀军区医院历史的重要一站,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学者。在2022年播出的电视剧《滹沱儿女》第22集中,曾有一段专门讲述平山县花木村医院故事的情节。

    张明说:“我们下一步打算对村里的革命设施加大保护力度,增加一个小的展室,展现革命文物,让花木村的革命故事为更多的人所知,在新时代继续传播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