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证如山(组图):平山惊现侵华日军在河北最大碉堡遗址群
在莽莽太行山东麓,河北省平山县东北角有一座海拔1200多米的高山——王母观山,王母观山有着非常美丽的景色与动人的故事传说。该山雄险奇幽,文化积淀深厚,自2000多年前汉武帝在山顶上敕建王母祠以来,佛道两兴,久为当地历史文化名山。
最近,这里却因为大规模侵华日军的碉堡群被发现而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些碉堡的残骸,告诉后来人这里曾经历过的残酷与壮烈。
日军在平山县碉堡分布图
调查:县党研室 张志平 郄新龙 绘图:薛娟
迪山北北顶堡垒群航拍图。这是河北省现存最大规模的侵华日军堡垒群,占地1.2万平方米。
俯瞰王母观山北山山顶3号炮楼遗址。资料图
迪山北北顶堡垒群北侧的“抛人台”,当年失去劳动能力、生病的八路军战俘,经常被日军杀害,从这里扔下百丈深的山崖。资料图
王母观山堡垒群
一、北顶·魔鬼盘踞的地方
北顶是王母观山向西南行约十华里的一处重要的山脉,此处三面环山、地形险要。东接王母观、西望宅北、北临九龙、南向平原。日寇在这里修建了仅次于湾子北山的碉堡群,也是包围、围困、威胁、进攻我宅北根据地的据点。在两年的时间内,敌人在这里制造了很多惨案 ,屠杀我无辜百姓和抗日人员 ,仅修建碉堡射杀死、累死、冻死的民夫就达 600人。北顶是一个人间魔窟。北顶附近村庄的群众,在当地党组织的带领下,与敌人进行了顽强不懈的斗争。
迪山北北顶,盘踞在山坡坐北朝南的日军战地营房,在此可以瞭望20公里以外南甸地区的丘陵和平原。
二、北山·不能让敌人安生
藤龙山西顶至马鞍岭3000米长的山脊上现存5座日军堡垒和 1处日军中队司令部旧址,始建成于1943年。当时日军推行“蚕食”政策,在太行山东部滹沱河北岸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修建了一道治安封锁线。这道封锁线,南起黄巾寨,北经王母山,东过藤龙山,秋山到鲁柏山。全线30座堡垒,其中藤龙山8座,驻扎日军司令部,管辖全线堡垒群。日军中队部旧址坐落在马鞍岭东南小山凹,有3座堡垒在西、北、东3个山头互成犄角形成防卫。旧址共有中队部、机要室、医务室、军械库、被服库、粮库、士兵宿舍、翻译官宿舍、情报班宿舍办公室、民夫宿舍、浴室、伙房等建筑109间。另有地牢、杀人坑、水塘、操场等各1处,现存水泥、石头建筑3排28间。1939年9月,自敌人建成碉堡后,我当地的抗日军民就和他们进行了顽强地斗争,袭击碉堡、割电线、破坏交通,使敌人不得安宁,我周边村的损失也很大,很多游击组员和群众牺牲。
抹不去的罪证。王母观山北山坐落在山崖的日军4号堡垒。
王母观山北山山顶3号碉堡遗址
三、黄巾寨·六百冤魂
王母观山上共建有堡垒三座,据不完全统计,第一组五座,惨死民夫五百五十余人;第二组五座,惨死民夫六百余人;第三组十座,惨死民夫六百余人;日军为修建这三组堡垒,共残杀我同胞一千八百余人。当时老百姓都说,日军的堡垒群,是用我同胞的尸骨堆起来的。
修黄巾寨碉堡时,被抓来的民夫,在日寇刺刀逼迫下,上山建堡垒、修公路。山高坡陡路难行,从山下往山上背石运料,往返一趟,20余里。每人负重不下百余斤,活儿重吃不饱,每天每人四两玉米面粥,有时也不能保证,这些民夫都是秋天穿单衣或夹衣被抓来的。入冬后,衣服磨烂,不能遮体,寒风凛冽钻心刺骨。在零下十五六度的隆冬,身无棉衣,肚里无食,一个个冻得浑身青紫。为了御寒,民夫们就将装水泥的草袋子或纸袋裹在身上当衣穿,可怜破草袋也缺的很,十人中也不过三四人可以穿上,不几天又被磨烂。谁干活稍有怠慢,日军就用枪托、棍棒毒打,轻者皮开肉绽,重者气绝身亡。每天遭杀戮、冻饿而死的不下四五十人,仅黄巾寨一处就死亡 600人。
黄巾寨日军堡垒遗址
民夫们经受不了冻饿劳累和蹂躏之苦,有些身强力壮的中青年,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也要逃出魔掌。日寇为防止民夫逃跑,加强警戒,各处布满岗哨。凡逃跑被抓回来的都被刀劈身亡;迫不及者就开枪打死。冷泉、湾子、樊土沟一带的村里村外、山上、山下尸横遍野;许多地方死尸成堆,任凭狼吃雀啄,惨状百出,不堪入目。
黄巾寨日军堡垒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