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平山县简介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平山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滹沱河上游,距石家庄40公里、北京300公里,地理位置为东经113°31′~114°51′,北纬38°09′~38°45′。东临鹿泉区,南接井陉县,北靠灵寿、阜平,西与山西省境。
平山县春秋时为晋蒲邑,战国时赵置番吾地, 隶属于中山国。西汉置蒲吾县,隋置房山县,唐至德元年(756)改为平山县。1945年分设平山、建屏2县,1958年复并为平山县。平山县地处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西与全国煤炭基地山西省接壤,东临省会石家庄市30公里,距首都北京260公里,是国家批准的环京津、环渤海开放县之一,是河北省石家庄地区辖县,中国小水电试点县之一。中国革命圣地──西柏坡所在地。
【行政区划】
2010年平山县12镇、11乡:平山镇、东回舍镇、温塘镇、古月镇、南甸镇、岗南镇、下槐镇、孟家庄镇、蛟潭庄镇、小觉镇、西柏坡镇、下口镇,东王坡乡、两河乡、西大吾乡、上三汲乡、宅北乡、北冶乡、苏家庄乡、上观音堂乡、杨家桥乡、营里乡、合河口乡,717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
平山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
公元前17世纪商始祖契发祥于此。
春秋时为晋国属地。
战国时属中山与赵国。
西汉初置蒲吾县,三国、魏晋袭汉制。
隋开皇十六年(596)析蒲吾县一部置房山县。
唐贞观元年(627)蒲吾县并入井陉县。
至德元年(756)改房山县为平山县。
熙宁六年(1073)井陉县并入平山、获鹿二县(八年,又析置井陉县)。
1940年8月,以平山、井陉、获鹿各一部分区域置建屏县(俗称“东建屏”)。
1945年10月撤销建屏县,把平山县西部区域析出置建屏县(俗称“西建屏”),东部区域仍为平山县。
1958年9月,将建屏、平山合并,称平山县至今。
1999年,全县447843人,其中,农业人口413447人,非农业人口34396人。辖10个镇、13个乡:平山镇、东回舍镇、南甸镇、岗南镇、温塘镇、小觉镇、古月镇、孟家庄镇、下槐镇、蛟潭庄镇、大吾乡、两河乡、王坡乡、上三汲乡、苏家庄乡、宅北乡、西柏坡乡、下口乡、北冶乡、上观音堂乡、杨家桥乡、营里乡、合河口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平山县常住总人口444084人,其中:平山镇97949人,东回舍镇35766人,温塘镇20865人,南甸镇21634人,岗南镇29382人,中古月镇20969人,下槐镇17073人,孟家庄镇7799人,小觉镇18080人,蛟潭庄镇8203人,西大吾乡20204人,上三汲乡21841人,两河乡18844人,东王坡乡21472人,苏家庄乡7968人,宅北乡12500人,西柏坡乡5993人,北冶乡18177人,下口乡8713人,上观音堂乡5220人,杨家桥乡9191人,营里乡10557人,合河口乡5684人。
2002年5月,经河北省民政厅批准,西柏坡乡、下口乡撤乡设镇。调整后,全县辖12个镇、11个乡:平山镇、东回舍镇、温塘镇、南甸镇、岗南镇、古月镇、下槐镇、孟家庄镇、小觉镇、蛟潭庄镇、西柏坡镇、下口镇、西大吾乡、上三汲乡、两河乡、东王坡乡、苏家庄乡、宅北乡、北冶乡、上观音堂乡、杨家桥乡、营里乡、合河口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平山县常住总人口433429人,其中:平山镇120631人,东回舍镇34523人,温塘镇20341人,南甸镇23586人,岗南镇27115人,中古月镇17610人,下槐镇15119人,孟家庄镇5654人,小觉镇15824人,蛟潭庄镇6576人,西柏坡镇5142人,下口镇7700人,西大吾乡19029人,上三汲乡19849人,两河乡18069人,东王坡乡19302人,苏家庄乡7083人,宅北乡10013人,北冶乡16456人,上观音堂乡3025人,杨家桥乡7453人,营里乡9156人,合河口乡417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