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平山北冶抬皇杠:民间舞蹈,渊源久远
平山县北冶村历来是民间文化活动较为活跃的一个村庄,被誉为平山西部山区的“文艺窝子”。
“北冶抬皇杠”是起源并流传于北冶乡天桂山一带极具当地民俗特色的一种民间舞蹈,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在传承的“北冶抬皇杠”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一种活态的文化载体。
民间舞蹈
抬皇杠的场面宏大,甚是壮观。表演抬皇杠要两个人抬一杠,杠杆用硬木做成,有丈余长,中间粗、两头细,有韧性,很适合抬杠。
杠箱长约80厘米、宽40厘米,用硬杂木做成,四面绘有各种图案,杠箱两头各顶一个大铁环,上系铜铃铛,铁环用竹篾挑起,行走时发出叮当叮当的清脆声音。抬皇杠在行进表演时的杠数从8套到24套不等,最多时达到36套。
极具功力
“北冶抬皇杠”具有显著的行进性和负重性特征,民俗特色鲜明。一般抬杠人员按照戏剧里的“衙服”扮相,即红毡帽、黑箭衣、红彩裤、黑薄底靴,素脸装扮,押杠官穿红官衣、黑纱帽、红彩裤,一字胡、三花脸装扮,现在也根据群众的喜爱做些变化。
抬皇杠表演的基本动作有“串四门”“青龙过道”“横队单上”“纵队双上”“原地十字步”“前后转身”“杠下单转”等。表演的队形有“一字长蛇”“二龙并进”“四门斗底”“剪子服”“大拐角”“龙摆尾”“蛇蜕皮”“葫芦蔓”“跑转轮”等。
同时,抬杠也需要非常高超的技巧,无论表演哪种动作,都不用手扶。皇杠队员前仰后合、步伐讲究、动作利索、串杠如梭,没有一定的技巧和功力是无法完成的。
世代传承
“北冶抬皇杠”沿袭了祖传父、父传子、子传孙的传承方式,历史悠久。
因为“北冶抬皇杠”的特点鲜明、风趣好看,舞蹈形式独特、动作技巧性极强,因此艺术价值很高,堪称平山民间舞蹈的优秀代表。它是一种活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平山的地方文化和民俗文化,在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文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来源|石家庄日报客户端